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8, 2008的文章

電子病歷介紹(一)—病歷數位化vs電子病歷

圖片
病歷數位化和電子病歷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許多MIS人士認為把原來手寫的醫療過程記錄,利用電腦來輸入,並可以快速搜索,就是電子病歷最好的樣版。故在初期規劃上就朝這個方向衍進。然而當漸漸步入完全電子化後才發現許多不妥之處,因此在規劃電子病歷時就必須先完全了解電子病歷的涵義,進而把資訊技術引入,賦予病歷新的生命。以出院摘要(discharge note)而言,病患住院天數越久其摘要也就越難寫,醫生往往得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其主要是把住院期間的各種指標性的治療過程寫成摘要。數位化後這個動作變得較簡單,利用copy和paste的動作來完成,即使如此醫生也要花上很長時間去找尋欲copy的內容有那些。這樣的病歷並不能稱曰電子病歷,只能說是病歷數位化。真正的電子病歷,會因為之前資料都已經輸入,只要把欲作摘要的資料之criteria列出,系統理應快速慢我們完成。圖一中的Default Selection,醫師可以事先選擇欲copy之能內容,如Special Examination,Atypical Result,Special Procedure,Special Medication,Radiological Result,Problem List等。系統會預先把這資料copy到出院摘要的相關位置,而醫師再加以讀閱和修正就能快速完成。 圖一 Discharge Summary介面 除此之外原本紙本病歷做不到的事務,因為資訊科技之介入而可以做的更完善與清晰。所以資訊化後一些創新的呈現方式,用來加值資料呈現模式之就可以加完善,許多文字的資料應該利用視覺化之效果(visualization)來呈現,圖二中的SGPT連續檢查很多次,它就可以用line graph圖加以呈現,讓相關資料更能明顯的呈現宏觀的概念。另外圖三可以呈現出住院之宏觀整體地圖,透過點選方式就可以進入細微的了解每一個檢查項目,或每一天處治的方法,來呈現整個住院的治療過程。這樣之呈現是過去紙本時代所不能達到的。 圖二 連續SGPT檢查結果之line graph 圖三 住院期間整體治療之宏觀地圖

為何教育部Last Mile 計畫不見成效

那一天聽了一位同仁對Last Mile 計畫的精闢之分析後,乍聽之下滿有道理,但進一步思考後,淚水差點流出來,嘴邊的話欲吐卻遲遲無法出口,本想就此算了,但這星期以來,每每想起這件事就覺得太可惜,那天的討論,讓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天大之發現,了解台灣這麼多大學為什麼一直無法步上國際百大的原因──百分之九十九之教授拿了經費卻沒有盡全力,沒有把學生之前途及未來當己任,缺少了作人應有之基本責任──幼吾幼於及人之幼。如果當老師沒為學生赴湯蹈火、盡所能,就不該誤人子弟;假如無法達成教育部的期望,就不該申請該計畫;Last Mile 計畫是一個偉大的期許,也是一個非常感人和有意義之計劃,錯根本不在這個方法不好,而是執行者沒有盡責,或許是沒有能力找到好的業界師資,也或許申請之初就只是為了那筆經費。 也許在某種專業,專任老師是非常強,我也贊同,可是學生不是永遠在作研究,他們畢業後面臨的是生存問題,而企業經營者在這方面才能真正為他們引導出路,老師和業界各有所長,不能一味認為只有自己是專家,而業界無法給學生學問,孰不知業界都笑學校之老師為「會叫之野獸」,並說:「他們只會作一堆只能貼在牆壁之研究」。就於某逢X大學所研發出來之Healthcare Sensor為例,在業界被當成世紀大笑話,和實際使用相差太大。如果說業界來的老師不好,那是課程規劃及負責人的問題,沒有找到適當人選,沒有應允內容需求規劃找到該專業領域之業者,說白了就是沒有經驗,沒有人脈,那就不該申請該項計畫,拿了錢草草應付,不但辜負了國家之美意,誤了學生,浪費公帑,也損了人格修為。 記得我實習某一天,看到學長幫一個喝得昏醉的病人縫合,他沒有使用麻藥,就問學長為什麼,學長說病人都昏了,酒本來就是最好的麻藥,那還需要麻藥。對啊!非常有裡,酒本來就是麻藥之一種!!就像某校在辦理last mile 課程,效果很差,已經有失敗的例,而提出我們不應該規劃類似課程,乍聽之下很有道理,與當初我學長之話有異曲同工的原理。有一天我也用了學長之方法,可是身旁的一位老護士問了我一句話:「假如那病人是您爸爸,您會不會用麻藥」,殺那間我非常慚愧,但也非常感謝那一席話,因為從此我就以那句話為戒,視病如親,把每一個病患都當作自己至親來處理,因此才有身體無法承受而離開醫界之壯舉。今轉入學術界,每每聽到許多老師對學生有不盡則的話題,殺那也會受影響,但當回家一看到我那可愛

如何有效的經營大學

國內各大學為了搶學生,不惜迎合學生的口味,降低畢業門檻(降低修業學分),甚至降低大學教育手平,刪除退學條款,一一都在降低學校之品質,部分學校更是使出各種花招來引起學生。其實後半段班之大學想要招收到學生,長遠的作法不外兩種,一是提升學生品質,另外一個是讓每一位畢業生都有就業機會,或甚至協助其創業。另外外國學生(外籍生)和僑生是不可忽略的來源。 從僑生到外籍生,有兩個明顯的現象;現象一,僑生多來自東南亞之華裔而外籍生多來自世界各地非華裔之窮國;現象二,僑生來台多半自費而外籍生八成以上為台灣給予獎學金,近年僑生日益減少,而外籍生逐漸增加,在經濟上對國家整體而言是負成長的(減少自費增加公費)。這種人數之虛長並未帶來是教育經濟的成長。 如果分析僑生之組合;從人數而言,大部分來自兩個國家,港澳和馬來西亞;從學費種類而言,這兩個國家之僑生較為富有,九成以上為自費生;從程度而言,馬來西亞學生勝略一籌;九七以後港澳回歸,大陸經濟成長,八成以上之香港學生轉往大陸。馬來西亞十年前開放私立大學成立後,學生也逐漸減少。這就是為何僑生人數不在之主因。 過去馬來西亞因種族之意識,華族在其國內國立大專教育之受限,紛紛前往他國;另因大中華之民主懷念,有部分學生從國中就被父母按排到以中文為媒介之獨立中學就讀,他們九成九已和其國內國立大學絕緣,而這類學生之升學路徑,多為台灣和大陸,按人數順序排列為,新加坡、澳洲、台灣、紐西蘭、英國、美國、大陸。近十年來,開放私立大學成立,除了該國之私立大學外,英國和美國紛紛到馬開設分校或TWIN學程,因此來台之人數也逐漸減少。然而因該國之私立大學外,英國和美國各大學學費昂貴,仍有很多學生無法就讀,因此各私立高中開始轉型,朝向技職體系發展。因此台灣各技術學院就成為他們最好的升學管道。 修平技術學院,彰師大和明新技術學院,抓緊機會,邀約馬來西亞九間私立高中校長來台(馬來西亞董總技職局林美燕主任、居鑾中華中學廖偉強校長、馬六甲培風中學賴興祥校長兼董總學生事務局主任委員及學務委員會副主任、崇正中學曾桂安校長兼董總師資教育局主任委員、峇株華仁中學陳蔚波校長、麻坡中化中學陳蘇弟校長、古晉一中葉宗元校長、詩巫公教鄭文牘校長、笨珍培群獨立中學黄信淙校長、古晉三中沈燕梅校長。),辦理研討會,志在尋求學生。因為來台就讀之馬來西亞學生中,九成以上來自這九所高中。各校應該設計一套辦法,提供這些

如何構畫理想之安養樂齡村

地點:馬來西亞檳城 銀禧老人院 日期:九三年九月六日 馬來西亞早期由英國統治,為了開發錫礦大量引進了印度和中國大陸勞工來到這塊殖民地開墾。1935年,為了紀念英皇佐治五世登基廿五週年,英國政府尋求謝XX捐贈一塊面積大約12公頃之土地,提供作為這些無依無靠,沒法回返中國大陸之年邁中國勞工之收容所,並由社會各階層民眾籌募基金,建造了一間間獨立房舍。如今演變為安養和養老機構,並接納各種族群,凡沒有子女奉養、無依無靠和沒有經濟能力之年邁老人,經轉介和申請,就可以成為院內一員。凡在這裡居住者,不但吃住免費,且對有能力協助維護園區之清潔、環境養護和安全維護者,更有零用錢之領取。 這一個容納二百八十名、一年支出一千萬新台幣之安養及養護院,如何在沒有收費下,尚能正常營運,是本次專訪該院最寶貴的收獲,透過這種模式,可以讓國內未來安養及養護院有一個經營的方針和模式。其實該院最大之財源來自其經營管理妥善之基金,由以往幾次之募款,成立基金和無給制之管理委員會。其次的經濟來源靠者每年固定和非固定之捐贈,其包括金錢和食品等。另外該院的大禮堂、停車場、花圃和部分空地之租金,是維持該院開支之重要收入。中央政府按人頭每年撥款補助兩百六十萬,另州政府也補助廿萬。未來將規劃中等收入之老人(有子女但沒有時間照顧)──樂齡村,透過中低價收費,來維持收支平衡。

醫護人員在職繼續教育的最佳方案-遠距教學

醫護人員在職繼續教育的困境-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一段時間後便可能和學術研究產生脫節的現象,衛生署為了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而不忘記學術研究,並不時吸收新的醫學知識,鼓勵各醫護人員在特定的年限內參加相關學術活動並取得學分。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然而因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效不佳。專科醫師在三年內依各專科必須集滿三百個學分不等;藥師在兩年內必須修滿廿四個學分;醫檢師每年需修廿五學分,而醫管師也必須在兩年內修滿五十個在職教育學分。然而在工作日夜繁重下,對這些醫護人員來說這規定成為了他們的夢魘。目前各學會辨的繼績教育都集中在北、中、高三大城市,且大部份是上班時間,對於偏遠醫院的醫護人員和開業醫師而言時間和距離又是另一夢魘。偶爾有個輕鬆的假日能和家人吃個溫馨的晚餐,卻因為要到老遠的地方參加繼績教育而泡湯,永遠活在高度壓力下。 以下是美國聯邦教育部教育統計中心於一九九八年十月至九九年三月間作了一個全國性的抽樣調查的結語: 〔聯邦教育統計中心所作的調查研究其結果顯示出,不論在課程上或學程上,或人數上,遠距教育將會越來越普遍。由於影視和電腦科技的發展,更多的機構將會使用更先進的網路技術和雙向同步互動影視技術從事遠距教育,由於『遠距教育』在時間、空間上,較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具彈性,更能吸引社會大眾,其所佔的地位,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將更形重要。由於遠距教育授課方式,教材的準備等等和傳統的課程有異,因此,對現有的機構,或多或少總有影響。為因應『遠距教育』日趨重要的趨勢,許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如現有教育機構其組織結構的調整,高教機構教職員職務的變化和如何因應新的職務。遠距教育學程的品質和甄別標準,專利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及如何促使社會大眾有公平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等等都應全盤詳細研究,及早規劃,才能有效的運用遠距教育,提昇全民的教育水準。(本文作者現任職於美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以上結語明顯指出遠距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不但可以解決時間和空間限制,更可減少南北往來的奔波,縮短學習的時間提高品質,節省民眾時間和金錢。在職繼續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提昇醫療水準的品質,而不應是增加醫護人員的困擾或負荷,抑或是圖利某學會,所以只要能把新的學問傳達給會員,任何方法都應該可接受,更不應對新的科技產生排斥。 在其他各行業的在職進修上已投下上億的投資,然被應用在醫護人員在職進修課程上,接受度卻不高,為了探討其中